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目前軟包電池采用的注液手段共有兩種。接下來,由小編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軟包電池電解液的兩種注液手段有什么。
1.一種是將壓制好的正負極和隔膜電池半成品放置在電解液中靜置吸收,在50~60攝氏度溫度下靜置若干小時,待多孔電極充分吸收電解液后取出,擠壓出多余的電解液后再與鋁塑殼進行裝配。
2.第二種是將壓制好的半成品直接裝入鋁塑殼中,采用注液手段,將電解液注入電池后,再封裝鋁塑殼。
雖然以上兩種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缺點。但是還是有一定好處的。具體缺點有什么呢?
1.第一種采用靜置吸收的方法,雖然高溫有利于電解液在多孔介質中的擴散,但依然避免不了多孔電極內部由于空氣的存在而電解液無法滲透進去的問題,不能保證電池浸潤的一致性,會導致嚴重的電解液分布不均勻,影響SEI膜的形成,在電池隨后的使用過程中,充放電使得歐姆極化、電化學極化、濃度極化增大,在充放電中還會發生副反應,產生氣體,不能形成穩定的SEI膜。
2.第二種方法采用LBM(格子Bloztamnn)流體力學模擬后,發現仍然會產生電解液分布不均勻的現象,在流動末端由于流速和壓差都較小,導致電解液在多孔電極中的擴散較慢,而由于正負極與隔膜的孔隙率和多孔介質形貌存在差異,會使得電解液在三者之間的擴散速度不一致,擴散較快的通道會包圍擴散較慢的通道,形成空氣阱,影響到該出局部的SEI膜形成。因此,提升軟包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過程中的一致性、電性能、安全性能,并研究新的軟包電池注液系統與注液方法存在重要的技術價值和科學價值。